大棚的问世使我们在冬季能吃到绿叶蔬菜,在温室里实现了突破四季的局限。实现温室栽培,对保温等工作的要求很高,因而也面临诸多限制。
智能化温室
首先是化肥使用的问题。大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的变化,造成了盐渍化,也就是肥料的过度使用,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同时,过量施用肥料会导致土壤板结、根系发育、水分和肥料的吸收,使作物难以获得足够的养分,从而导致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同时,由于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太高,会使作物叶片枯萎、老化。肥料过量,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气,如果不能被作物吸收,就会导致“虚不受补”。
肥料超负荷征象
其次是杀虫剂。杀虫剂在发生病虫害的时候是必需的,但是在施用的时候往往会有延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作物的病征不明显,甚至是无形的;二是农民对农事的了解不多,不能及时发现疾病,不能及时、准确地用药。农药使用不当,会使作物发生畸形,甚至造成死亡。
温室喷施
第三,生态和环境问题。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和外面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不能准确、及时地控制温、湿度,就会导致种植时间、生长速度和施肥。
农业网络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温室向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而且也限制了其规模化经营和推广的效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这个问题逐渐从概念、空想走向应用和发展。农业物联网是一种信息传递与流通的连接,它从信息收集、生产、种植环境、传递、执行、分析等方面为生产管理、质量跟踪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信息。
智能化温室系统的应用
当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已在环境监测,温室大棚,智能节水灌溉,气候环境监测,水肥管理,土壤墒情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智能温室大棚,利用传感器等采集终端,24小时实时监控,根据监测结果,对播种、生产、施肥、浇水、结果、采摘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调控,准确判断施肥、灌溉、补光、通风的具体时间和用量。当出现突发事件、时间异常、设备故障等情况时,云平台会自动发出警报,通过手机方式,向农户发出预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温室环境的长期维护与作物的生长需要相适应,从而提高了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
智能化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智能温室的使用,不仅可以精确地调节水肥、光照等问题,还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利用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土壤水分等信息采集装置,实时监控各种环境参数的变化,并与温室天窗、卷帘机、补光灯、湿帘、保温帘、采暖机等设备,数字化调控设备的启停时间、时长,保证大棚内的农作物健康、高效成长。
智能温室的构造
利用 4 G等无线技术,远程将大棚的温度、湿度、等气体实时数据传送到云端,农户用手机登入,实现远程、自动、手动、远程控制。将水、肥结合起来,以减轻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步得到改善。
物联网农业水肥管理原理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生产模式变得更加复杂,通过对农业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的环境风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温室将在农村、农场、示范园等地推广使用。
郑州科煊是一家专业从事物联网应用产品研发、生产、推广和服务的企业。主要产品有:气体监测,远程测控、工业远程测控、联动控制、工业 I/O采集、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