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防汛救援实战能力升级与医消联勤航空救援模式探索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救援力量提出了严峻考验。为有效应对“打大仗、救大灾”的实战需求,各地消防救援队伍不断升级防汛救援实战能力,同时创新“医消联勤”航空救援模式,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起“空地一体”的应急响应网络。
内蒙古益广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程序研发、本地/云端系统开发领域多年,可承接相关项目。
一、防汛救援实战能力升级:从“演练”到“实战”的全方位锤炼
面对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传统的救援模式已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救援需求。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聚焦实战,通过大规模、高难度的综合演练,全面提升应对流域性洪涝、城市内涝、山岳救援等复杂场景的能力。
在辽宁省丹东爱河流域,一场“实兵、实装、实战”的防汛演练震撼展开。510名指战员、111台救援车辆、52艘舟艇集结于此,开展水面救援、山岳绳索、排涝抢险、绳索横渡等13类35小项演练科目。此次演练模拟全省受北上台风影响引发的大范围连续强降雨,重点检验“舟艇急流救援、绳索桥降救援”等高难度科目。消防救援队员驾驶舟艇在湍急的河水中穿梭,精准操控避开障碍物;绳索横渡科目中,队员们利用专业装备快速搭建救援通道,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副处长侯世丰表示:“此次演练是近年来调集力量最多、参演规模最大、科目要素最全的综合性跨区域实战演练,旨在全面提升队伍应对水域灾害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在南方,国家水域救援三亚大队的队员们则在台风“潭美”的实战考验中锤炼本领。面对临春河激流水域4名被困群众,队员们迅速制定救援方案:一艘舟艇前去分批救援,另一艘在下游保护。水流速度超过每秒2.5米,水下石头和淤泥造成深浅不一,救援舟艇随时可能被冲跑。队员们凭借丰富经验和精准操控,成功将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半天时间内,他们累计排涝超过6000立方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誓言。
为打造专业化的水域救援力量,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了全国最长的水域救援综合训练单元。该单元模拟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下的河流水位上涨险境,设置个人、团队、舟艇、综合救援等四个训练模块,可开展抛绳包救援、急流救援泳姿、涉水横渡、“活饵”救援、绳索横渡等急流救援科目训练。这套国内最全面、科学的训练体系,为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医消联勤”航空救援模式:为生命救援打开“空中通道”
在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时,“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尤为凸显。为突破地面救援的时空限制,成都创新构建“医消联勤”航空救援模式,融合医疗与消防资源,打造“空地一体”的应急响应网络,为世运会保障和民生救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与消防救援支队签署合作协议,整合医疗系统专业优势与消防航空大队救援和空域资源,聚焦突发公共事件联合航空救援机制、航空救援力量建设、“医消联勤”专家组组建、“医消智联”平台搭建等五个方面。通过“天使白”与“消防蓝”的深度融合,实现应急处置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型,院前急救从“地面救援”向“立体救援”跃升。
在“2025年‘医消联勤·护航世运’成都世运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演练”中,这一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演练模拟突发事件造成多人受伤场景,因交通拥堵地面救援力量无法到达现场,立即启动航空救援。消防直升机搭载医疗团队迅速抵达,消防员与医生协同作战,将“伤员”快速转移至直升机。机舱内配备的移动ICU单元,具备空中实施高级生命支持的能力,可在转运途中维持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与此同时,“医消智联”数据平台整合医院接诊能力、交通实时路况、直升机定位等37类动态数据,通过AI算法自动优化救援路径,将伤员分诊决策时间压缩至8秒,救援响应速度较纯地面模式提升4倍。
这一模式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打破了行业壁垒。消防员接受基础急救培训,医生学习直升机索降技能,双方共用气象数据和伤员定位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成都市急救中心数据显示,航空救援使脑卒中患者黄金救治时间窗延长35分钟,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提高22%,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三、从“世运保障”到“民生守护”:应急救援体系的常态化构建
无论是防汛救援实战能力的升级,还是“医消联勤”航空救援模式的探索,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都世运会的保障需求为这些创新举措提供了实践平台,但这些机制并未局限于大型活动保障,而是逐步向常态化民生救援延伸。
成都市计划将航空救援资源开放给周边阿坝、甘孜等地区,为川西旅游和偏远地区居民提供应急救援保障。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则结合全省新一轮降雨和防汛救灾任务实际,持续加强专业训练、补齐能力短板,以扎实准备确保全省平稳度汛。这些举措表明,应急救援体系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从“专项保障”向“全域覆盖”拓展。
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唯有不断创新救援模式、提升实战能力,才能筑牢安全防线。防汛救援实战能力的升级和“医消联勤”航空救援模式的探索,不仅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这些创新实践,为构建更高效、更精准、更全面的应急救援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注入了更强信心。